中山市雨污分流方案敲定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主干管正如火如荼动工,近日,《中山市镇区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方案》也敲定:总投资约51.09亿元覆盖19镇区的雨污分流也步入正轨,105个社区(村)将分片区、分年度进行,2015年底前完成,届时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在200mg/L以上,各镇区完成辖区内雨污分流面积达到60%.
今年:首批村(居)雨污分流工程动工
根据方案,镇区雨污分流实施范围包括火炬区、古镇镇等19个镇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黑臭内河涌流经片区、水质功能区考核范围内的内河涌流经片区,涵盖105个社区(村),共289.91平方公里。
实施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污水厂工程;建设总长达468.68公里、管径为600毫米以上的主干管网工程;建设总长度为914.16公里的收集污水的支管网工程以及支管到户工程等。其中,在2012至2014年,火炬区、小榄、东凤、古镇、坦洲、横栏、南头、南朗、阜沙等9个镇区须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27.5万吨。
镇区雨污分流的实施年限从2012年至2015年,每年度为一个阶段,共四个阶段,设阶段目标:2012年底前,19个镇区须完成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和建成区范围内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管网的设计、施工招投标工作,并在第四季度开始对第一批村(居)雨污分流工程的动工建设。除南朗外,其余8个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要开展项目建设相关工作。
到2013年底前,各镇区完成第一批村(居)雨污分流工作,即完成辖区内雨污分流面积达到20%左右,镇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在160mg/L;到2014年,各镇区完成第二批社区、居委会的雨污分流工作,辖区内雨污分流面积达40%左右,镇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在180mg/L;到2015年底,各镇区完成建成区内所有社区、村居的雨污分流工作,辖区内雨污分流面积达60%左右,各镇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在200mg/L以上。
范围:105社区(村)分3年完成
雨污分流大部分是建成区范围,即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涵盖105个社区(村),发达镇区实施范围就比较大。
根据方案,雨污分流所涵盖的社区(村)按照要求,以实施范围内的社区(村)行政区域划分成片,每个片区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要求。如港口镇实施范围群众社区、民主社区、胜隆社区、石特社区,其中2013年完成群众社区、石特社区,2014年完成民主社区,剩下的胜隆社区就是2015年完成。
片区建立片长负责制,由镇区班子成员担任片长,推进片区雨污分流实施工作。同时设立片区联络专员,片区联络专员于每月25日前,将片区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等情况,报送镇级雨污分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后于每月30日前报市镇区雨污分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环保局生态科副科长杨成介绍,目前各镇区已启动了前期的勘察、规划等工作,“前几日督导组到镇区走了一遍,第一批村(居)雨污分流动工已不成问题,其中板芙、阜沙已开始动工,其建成区面积较小,推进工作较便利。”
难点
新建小区雨污分流不完善
众所周知,城区开展雨污分流难度大,如旧城区的管网勘察、铺设问题等。“杨成告诉记者,镇区在建设新小区、新工业区时已规划开展了雨污分流,但是在管理方面不是很完善,如有些污水接入了雨水管,雨水接入了污水管。杨成称,”首先得理顺这部分管网,在旧城区和比较容易实施的地方再铺设新的污水管网。
南都记者在雨污分流方案征求各镇区意见中看到,镇区反馈的困难并不多,部分镇区反映建成区旧区由于改造难度大,影响面广,强制执行分流难以实施。因此方案提出,考虑到建成区旧城区施工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坚持“新区新办法,旧区旧办法”原则,部分难以改造的区域可通过截流方式进行污水收集,并预留日后雨污分流改造空间;新建成区须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
此外,由于中山处于沙田地区,部分镇区属软土地基,地质条件较差,如坦洲,施工有一定难度。
污水处理费拟提升
此外,资金筹集也是一难题。镇区雨污分流总投资51.09亿,比起城区30.1亿还要多上一大笔。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向国家和省争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同时指导镇区全面开征生活污水处理费,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要求,适时启动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
南都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正在对前期污水处理的成本进行审核,有计划下半年召开听证会。
“中山市污水处理费还是偏低的,镇区的运营基本上需要财政补贴,这个现状希望通过提升污水处理费的标准去解决。”中山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如此说。
据悉,目前中山污水处理费标准从0.7元/立方米到1元/立方米不等,其中镇区居民污水处理费是0.7元/立方米,城区居民污水处理费0.9元/立方米。比省物价局的最高指导价要低0.2至0.3元每立方米。2010年11月公布的《中山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盘棋”工作方案》就曾提出,在2011年4月底前启动新一轮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并计划于当年7月1日执行新标准,但至目前还没下文。
考核
每年考核75分以下为未完成
市政府每一年度将对各镇区的雨污分流工作进行考核,75分以下为未完成,其中未按规定时限内动工和投入使用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一律评为未完成。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镇区予以通报批评,其班子不得参加年度先进评定,并责令其在一个月内作出书面解释,提交整改方案。
51亿来龙去脉
逾六成资金须融资
19个镇区雨污分流工程总投资约51.09亿,管网建设占了大头。新建(扩建)污水厂工程4.22亿元,但主干管网工程约23.93亿元、支管网和支管到户工程约22.09亿元。其中古镇、火炬区投资较大,分别是137445万、111058万。
据悉,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财政补贴和融资。如果镇区没有新建(扩建)污水厂规模的,没能得到市财政的补贴。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按每万吨处理规模给予610.6万元的财政补贴和贴息。
除去自筹资金、财政补贴外,剩余的资金只能靠镇区通过融资手段获取。需融资341452.1万元,占了总投资的66.8%,也就是大部分资金都要靠镇区自行解决。
个别镇区在筹融资问题上探索TOT模式,即将污水厂的运营卖给外边的公司,回收建设费用,每年支付公司运行费用,运行一定年限后,再回收污水厂的资产。
释疑
何时能恢复“一江碧水”?
以污水厂为中心雨污分流管网向外扩展
市民都希望自家门口的“臭水沟”能尽快恢复“一江碧水”,最关心的就是雨污分流何时到家门口。根据方案,镇区雨污分流以社区(村)行政区域划分成片,每个片区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要求。
杨成说,这个选择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考虑,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按年度向外辐射,第一年实施的片区是接近污水处理厂的,第二年、第三年再往外扩展服务范围。
但并不是说污水处理厂没运作,没收集污水进行处理,“目前主管网已延伸到了建成区范围,但连接主管的支管网还是雨污合流管,因此目前需将这部分雨污合流管梳理,建设雨污分流管网。”
另外,先前生活废水基本上排入河涌,制订方案时,有考虑以河涌走向来划分片区,“虽然中山是河网地带,但是各镇区河涌数量不一,如果某镇只有一条河的怎么划分呢?而且有些跨流域,在这个镇区是流经中心区,去到另一镇区就成边远地区,中心区河段收集,边远地区就不收集,肯定有群众投诉。”
边远地区污水如何处理?
计划以人工湿地等形式解决非建成区污水问题
据悉,目前镇区雨污分流除了19个镇区的建成区外,还包括市民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黑臭内河涌流经片区、水质功能区考核范围内的内河涌流经片区,这已包括了部分非建成区。此外对于镇区偏远农村的生活废水,目前计划推广人工湿地等形式去处理。
下一阶段准备选取1个或2个人口比较密集的村推进,湿地形式投入比接入邻镇的模式投入低,而且会带来环境美化效应。
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位于坦洲沙心村中山首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分散型的生活废水。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hiyibao.com/archives/4380 |
#:佛山桶装水,怡宝桶装水连锁专卖店:[www.hiyibao.com],订购怡宝桶装水更便宜,请与我们联系!【开户送礼品】 |